在时代的浪潮下,创业与就业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驱动着地区的发展与繁荣。沿河自治县积极探索,通过网络创业技能培训、产业带头人引领以及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多维度举措,为创业者和求职者搭建舞台,激发经济活力,改善民生福祉。
产业带头人引领: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盛夏时节,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甘溪镇里户村的苗木花卉基地,郁郁葱葱的苗木随风摇曳,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杨通堂穿梭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基地中,仔细查看苗木的生长情况,不时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嫩绿的枝叶,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身旁的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修剪、浇水等工作,大家干劲十足。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甘溪镇里户村的苗木花卉基地。
曾经,甘溪镇经济发展滞后,村民们大多以传统农业为生,收入微薄。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乡村发展缺乏活力。杨通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从这里走出去又返乡的有志青年,他深知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然而,返乡创业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短缺、技术人才匮乏、市场开拓困难等问题接踵而至。
但杨通堂并未退缩。他凭借在外务工学到的苗木花卉生产种植技术和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技能,从自家土地作苗圃起步。由于懂技术、勤管理,花卉和树苗生长良好,市场供不应求。初尝甜头后,他在里户村租赁土地 200 亩,成立了沿河通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如今公司苗木基地已扩建至 1500 多亩,年收入 600 余万元。
在自身致富的同时,杨通堂积极探索“企业 + 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提供技术指导、苗木供应和市场销售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苗木花卉种植。村民蔡秋梅感慨地说:“我们跟他做了十几年,收入越来越高,他良心好,我们都一直跟着他干。”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甘溪镇里户村的苗木花卉基地里,杨通堂正在给花木修枝。
不仅如此,他还投入 300 多万元,打造了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甘溪大河沙坝三孔桥田园花海综合体,吸引大量游客,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此外,他在里户村成立贵州乾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大棚栽种粽粑叶,通过“公司 + 合作社 + 群众”的方式,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展望未来,杨通堂表示将继续发挥人大代表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布局。计划引入更多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苗木花卉品质和附加值。同时,拓展粽粑叶等农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链,增加产品种类,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网络创业培训:开启数字经济新征程
近日,在沿河自治县大数据孵化基地的培训教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学员们专注的脸庞上。培训教师正激情澎湃地讲解着网络创业与直播经济的知识,时而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时而通过多媒体展示生动案例。学员们则聚精会神地聆听,不时低头记录重点,遇到疑问便踊跃举手提问,课堂氛围热烈而活跃。
近日,在沿河自治县大数据孵化基地的培训教室里,学员们正在认真上课。
长期以来,传统创业模式受地域、资源等因素限制,发展空间相对狭窄。对于沿河这样的地区,如何突破传统,借助新兴技术拓展创业渠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直播带货等网络创业形式兴起,但创业者们普遍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跟上时代步伐,错失发展机遇。
为打破这一困境,沿河自治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作为,组织开展(东西部协作)2025 年第 10 期网络创业(直播版)技能培训。此次培训为期 7 天,针对年龄在 16 - 60 周岁的就业创业者,内容涵盖网络创业职业发展前景、职业化素质、就业帮扶政策、产业发展政策以及消防、禁毒知识等。培训采用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创业与直播经济、项目介绍、创建互助学习小组结合讲解,选择、分析直播创业项目、评估直播创业风险,直播现场、资金筹划,直播运营关键要素、基本原理,开播前准备,直播演练与实施,直播后复盘与运营优化等内容,以培训教师示范、点对点保姆式传授、售后式包干答疑解难的形式,确保学员快速接受、易于掌握并能够运用。
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收获颇丰。贵州蛮王酒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秦湘萍表示:“这次培训课程有前瞻性又接地气,系统化解开了我们传统酒企从线下转线上过程中的困惑,让我深刻认识到直播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传承沿河土家族酒文化的新舞台。”沿河待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风也感慨:“通过学习,我们将更加注重脚本创作构思,把沿河的旅游资源、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推介出去。”
接下来,沿河将持续优化网络创业培训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增加直播营销技巧、电商平台运营管理等课程。同时,加强与电商企业的合作,为学员提供实践平台,助力他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沿河特色产业借助网络创业的东风,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筑牢民生之本稳就业
在沿河自治县的就业服务中心,前来咨询就业政策和岗位信息的人们络绎不绝。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耐心解答问题,详细介绍各类就业岗位。墙上张贴着各类招聘信息和就业帮扶政策宣传海报,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着最新的就业动态。
今年2月7日13时,正月初十,铜仁市2025年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协作“村招”沿河专场招聘会在热闹氛围中正式启动。
就业是民生之本,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存在诸多难题。技能错配问题突出,高校、培训机构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新市民返岗就业面临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问题;就业市场多元化需求与服务供给不匹配,就业服务难以覆盖基层。
为解决这些问题,沿河自治县多措并举。针对技能错配,积极推动高校、培训机构与企业搭建“订单式培养”模式,让人才培养更贴合市场需求;针对新市民返岗就业,通过“点对点”专列、专车,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闭环服务,解决交通难题;针对就业市场多元化需求,打造“15 分钟就业服务圈”,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信息流转,构建全天候、立体化的就业支撑体系。除举办网络创业培训外,还开展美容、电工电焊、家政服务等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助力待业人员提升就业技能。
2月7日13时,正月初十,铜仁市2025年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协作“村招”沿河专场招聘会现场。
目前,这些举措已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待业人员通过培训获得就业机会,新市民能够顺利返岗就业,就业市场供需适配度得到提高。就业服务的优化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稳定增长。
接下来,沿河将持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丰富培训种类,提高培训质量。进一步加强与高校、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供需对接机制。不断优化“15 分钟就业服务圈”,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和便捷性。通过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让更多劳动者端稳“饭碗”,为沿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沿河自治县在创业就业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实践,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这片土地。通过网络创业培训、产业带头人引领以及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和求职者带来希望,为地区发展注入活力,在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作者:施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